力学季刊

期刊导读

力学在东北秧歌手绢技巧中的应用与研究

来源:力学季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07

东北秧歌中的手绢技巧深入人心,其形式复杂,花样繁多,外行的理解是熟能生巧,所以要勤学苦练。但是从手绢转动的力学原理进行分析,手绢训练时掌握科学的方法,训练效果会事半功倍。大家都知道,一般手绢是不会被转起来的,那么东北秧歌手绢为什么会被转出很多好看的样式呢?很显然,这和练习转手绢的方法和手绢的构造是有着密切联系的。笔者将从东北秧歌手绢技巧中力学原理着手,详细论述手绢技巧的训练方法。

1 东北秧歌手绢技巧中的力学原理

力学在东北秧歌手绢转动中,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因此,从力学的角度分析,在使手绢转动起来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力的作用,将在下面的阐述中进行说明。

1.1 平转力学原理

手绢是以面的形式出现的,可以看成是以手绢圆心为起点到手绢边缘的无数条线段组成的,而圆心位于此条线段的中点处,无数圆心构成圆环,圆环半径为R0(如图1所示)。

如图2甲所示,设A点处的速度为Va,B点处的速度为Vb,将Va,Vb移动到图乙位置,那么速度的变化量△V即为A与B的联接,如图2乙所示。

当角度Ф 足够小时,tanФ 约等于sinФ,速度变化量△V可视为垂直于Vb。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a=△V/△t(时间变化量)可得,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是指向圆心的。当物体自身快速旋转时会产生离心力,但是手绢在旋转的时候并未脱离,因为它受到向心力的阻碍。根据加速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向心力为综上所述,质量为m的质点以速度旋转,则产生这么大的力。那么是谁提供给手绢这个向心力阻碍其脱离呢?是手绢中间的硬圈!

进一步分析发现,手绢在转动时是从中心到边缘逐渐下降的,并不完全是平面(如图3所示)。因此,手绢的受力分析可以看成是对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质点进行分析。

图1

图2

图3

设图中质点质量为m,与垂直方向夹角为,它受到拉力T的和重力G的作用,在水平方向产生合力。

经过计算得综合

由此可以得出手绢转动速度与手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有关,夹角越大,则手绢转动的速度就越快;同时,速度与质量有关,质量大,则速度快;质量轻,由于向心力不足,则速度慢,所以在选择手绢时,太轻的手绢是不适合作为二人转表演的道具。

1.2 立转力学原理

立转原理是以平转为基础。当我们抓手绢的边缘时,可将手绢看成是一点,此点位于手绢的圆心。当手绢位于最低点时手给手绢提供一个竖直向上的力,手绢会产生自转,同时整体会向上运动。手绢在上升的过程中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,手绢的多次升降即为手绢自身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一次次转化的过程,由平转力学分析可得,手绢旋转速度越大需要的力量就越大。

1.3 底转力学原理

底转的手法与立转的手法近乎相同,做底转运动的手绢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重力,旋转时手绢是成一个伞面,并不是完全展开的,这样空气流过伞面上表面的速度大于下端面的速度,上表面所承受的压强小于下端面的压强,由压强与压力的公式F=PS,可得空气作用于手绢下端面的压力大于作用于上表面的压力,从而形成一个向上托的合力效应。

2 力学在东北秧歌手绢技巧中的应用分析

2.1 东北秧歌组合中的应用分析

东北秧歌中的手绢技巧有多种组合。常见的表演性技巧组合,就是将各类表演性很强的手绢技巧组合起来,再辅以一些具体情节。这种组合,可以把个人的表演风格与能力和手绢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,极具观赏性。

平转在组合中主要训练手腕的控制力,以及身体韵律与脚下的配合。学生要充分掌握单指顶绢、五指顶绢的要领,以及手腕的控制能力。组合时单一动作要与整体保持协调,即双手、脚、身体保持协调,双手不受脚下和身体韵律的影响。

平转时当手绢离手向上运动达到最高点时,手绢由于重力会往下做自由落体运动,又回到手中,反复此动作即变成立转的效果。从立转到底转,手绢的重力势能减小。

立转在组合中主要是对手腕进行训练,让学生初步掌握提腕的感觉,以及对手绢的控制能力。立转组合,配合舞蹈动作,以及脚下的节奏,在体现出手腕力量的同时,进一步升华了手绢技巧训练。

所以立转到底转时就不需要突然发力,只需自然的改变小臂的姿势即可。由以上内容可知,立转的力学原理是以平转为基础的;而底转的原理与立转很相似。